2025澳门2025免费原料网
电话:0411-86513336/86511116
手机:18604090305
传真:0411-86526589
办公地址:大连市甘井子区华东路94号
工厂地址:大连市金普新区太平工业园
网 址 :
大连铝合金梯子有高空作业的型号,可能会设计冬季户外高空作业,冬季户外高空作业是一项风险极高的特种作业,必须结合冬季气候特点(低温、风雪、冰冻、昼短夜长) 和高空作业本身的风险来制定严格的安全措施。
以下是详细的注意事项,涵盖了作业前、作业中和应急处理的全过程:
1. 严密的天气监测:
实时关注: 必须获取权威气象部门的最新天气预报,特别注意温度、风力、降雪、冰冻预警。
设置警戒线: 明确作业条件限制。通常规定:
风力超过6级(约10.8m/s) 应停止作业。
遇有雨、雪、霜、冰雹 等天气,应立即停止作业。
能见度不足 时(如大雾、昏暗)不得作业。
现场监测: 现场应配备风速仪,并由专人实时监控天气变化。
2. 细致的现场勘查:
检查作业面: 清除平台、脚手架、屋面等作业区域的积雪、积冰、积水。
检查设施设备:
脚手架/平台: 检查是否结冰,结构是否因低温变脆,连接点是否牢固。必要时铺设防滑垫(如草垫、麻袋片、防滑铁网)。
临时通道/楼梯: 必须彻底除冰除雪,并设置扶手。
地面环境: 检查作业正下方及周边区域,防止落物伤人,并设置警戒区。
3. 人员准备与安全交底:
健康筛查: 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身体检查,凡有高血压、心脏病、癫痫症、恐高症以及医生认为不适于高空作业的人员,严禁上岗。注意预防“低温症”。
专项安全交底: 必须针对当日的冬季作业特点,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交底,让所有作业人员清楚风险和应对措施。
个人状态: 严禁饮酒、服用可能导致嗜睡或精神不集中的药物。保持充足睡眠。
冬季高空作业的着装原则是 “防寒保暖+灵活防滑”。
1. 防寒服装:
分层着装: 采用三层穿衣法:
内层: 排汗透气内衣,保持皮肤干爽。
中层: 保暖抓绒衣或薄羽绒服。
外层: 防风防水且耐磨的工装。
重要部位保护: 必须佩戴保暖安全帽(内有防寒衬里)、防寒手套(同时要保证手部灵活性,以便操作)、防滑绝缘保暖鞋(鞋底花纹要深,防止在冰面上打滑)。
2. 高空作业安全装备:
全身式安全带: 必须穿戴规范,各部件(D型环、带子)无冻硬、开裂现象。
安全绳/生命线: 检查是否有冻脆、磨损,避免与尖锐的冰棱或金属边缘直接接触。宜使用防冻型的坠落制动系绳。
连接器(安全钩等): 确保在低温下开合正常,无卡滞现象。
防坠器/自锁器: 确保在低温环境下能正常工作,活动部件无冻结。
1. 防滑防坠落:
“慢、稳、看”: 行动速度要慢,脚步要稳,每一步都要看清落脚点是否牢固、有无冰面。
三点接触: 上下梯子或攀爬时,始终保证双手双脚中有三个点与支撑物可靠接触。
全程系挂安全带: 在任何可能发生坠落的高度(通常2米及以上),必须将安全带可靠地系挂在牢固的锚定点上。锚定点应独立于作业平台。
及时清雪除冰: 作业过程中,如平台、脚手板上再次出现积雪或薄冰,应立即停止作业进行清理。
2. 防冻伤与保暖:
合理安排作息: 实行“轮班制”,缩短单次连续作业时间,增加进入温暖休息场所的频率。
关注裸露部位: 重点保护耳朵、手指、脚趾、鼻子等末梢部位,定时检查是否有苍白、麻木、失去知觉等冻伤前兆。
补充热能与水分: 提供热饮和高热量食物,但严禁饮酒御寒,因为酒精会加速体温散失并影响判断力。
休息区设置: 必须在现场设置防风、有供暖设备的休息室或帐篷,供作业人员恢复体温。
3. 设备与工具管理:
工具防跌落: 所有工具必须用绳索系牢,不用时放入工具袋,严禁随意放置,防止因手部僵硬导致工具滑落。
设备低温性能: 电动工具、起重设备等在低温下性能会下降,电池续航缩短。需使用低温专用型号或采取保温措施。
检查金属脆性: 低温下金属会变脆,要格外注意吊带、吊钩、钢丝绳等承重部件的状态。
4. 照明与沟通:
充足照明: 冬季昼短夜长,必须提前准备充足的照明设备,确保作业区域和通道光线充足,无阴影死角。
有效沟通: 因风声、机器噪音和佩戴防寒装备,口头沟通可能受阻。应建立明确的手势信号或使用防爆对讲机等通信设备。
1. 规范收工:
清点工具和材料,妥善存放。
整理好安全设施,关闭电源。
做好工作交接,告知下一班次人员现场状况和潜在风险。
2. 应急预案:
必须制定针对冬季高空作业的专项应急预案,包括:人员冻伤、突发疾病、失温、雪盲、设备冻结、突发恶劣天气等情况的处置流程。
现场必须备有应急物资: 保温毯、急救药箱(含冻伤膏)、担架、通讯设备、加热装置等。
确保应急通道畅通无阻,不被冰雪堵塞。
所有人员都应熟悉应急预案,并定期进行演练。
总结:
冬季户外高空作业的核心是 “以人为本,预防为主” 。任何环节的疏忽都可能酿成严重事故。管理者必须负起责任,提供充分的条件和保障;作业人员则需时刻保持警惕,严格遵守规程,做到“不伤害自己、不伤害他人、不被他人伤害”。在极端恶劣天气下,“安全第一”的原则高于一切,必要时应果断停止作业。
